Created
February 20, 2024 06:22
-
-
Save t0mst0ne/d432cea7d086a418e3cc031c9420bf83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UPDRS
This file contains hidden or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UPDRS 巴金森症狀衡量表} | |
第一部份:智能、行為、情緒 | |
1. 智能障礙 | |
0 = 沒有 | |
1 = 輕微,常遺忘事情,經過思考可以想起來, | |
無其他困難 | |
2 = 中度記憶喪失,處理複雜問題有中度困難, | |
家居生活有輕度障礙,有時需要提示 | |
3 = 重度記憶力喪失,時間與地點容易混淆,處 | |
理問題有重度困難 | |
4 = 嚴重記憶力喪失,只能辨別特定人物,沒有 | |
判斷能力,無法解決問題,需要特別照顧, | |
不能獨處。理問題有重度困難 | |
2. 思想錯亂 | |
0 = 沒有 | |
1 = 鮮明的夢 | |
2 = 良性幻覺,自己會知道 | |
3 = 不時陷入幻覺或妄想而無法自覺,日常生活 | |
會被干擾 | |
4 = 持續性的幻覺、妄想、精神錯,無法照顧自 | |
己 | |
3. 沮喪 | |
0 = 沒有 | |
1 = 不時會有超出正常人該有的哀傷或罪惡感, | |
但是不會持續數天或數週 | |
2 = 持續性沮喪(一週以上) | |
3 = 持續性沮喪伴隨活動力減退之症狀(如失 | |
眠、厭食、體重減輕、喪失樂趣 | |
4 = 持續性沮喪伴隨活動力減退之症狀,有自殺 | |
的念頭或行動 | |
4. 動機 | |
0 = 正常 | |
1 = 不如平常積極,比較被動 | |
2 = 對非例行需做選擇的活動缺乏主動或沒有興 | |
趣 | |
3 = 對日常規的活動缺乏主動或沒有興趣 | |
4 = 退縮,完全喪失動機 | |
第二部份:日常生活能力 | |
5. 語言能力 | |
0 = 正常 | |
1 = 輕微影響,但可了解 | |
2 = 中度影響,但有時需要重履述說一遍 | |
3 = 重度影響,常常需要重履述說一遍 | |
4 = 大半無法瞭解 | |
6. 唾液分泌 | |
0 = 正常 | |
1 = 少許過量的唾液在囗中,晚上可能會流出來 | |
2 = 中度 | |
3 = 嚴重 | |
4 = 嚴重垂涎,一直需要紙巾或手帕擦拭 | |
7. 吞嚥 | |
0 = 正常 | |
1 = 很少哽住 | |
2 = 偶爾哽住 | |
3 = 需要進食半流質食物 | |
4 = 需插鼻胃管或做胃造手術 | |
8. 寫字 | |
0 = 正常 | |
1 = 有點遲緩或字體小 | |
2 = 中度遲緩或字體小,但是可以辨認所有字體 | |
3 = 嚴重遲緩,無法辨認所有字體 | |
4 = 大部分字體無法辨認 | |
9. 進食能力 | |
0 = 正常 | |
1 = 有點緩慢笨拙,但不需要幫忙 | |
2 = 有點緩慢笨拙,但是可以使用筷子,有時需 | |
要別人的幫助 | |
3 = 必須使用湯匙進食,自己可以緩慢進食 | |
4 = 需要別人餵食 | |
10. 穿衣 | |
0 = 正常 | |
1 = 有點緩慢,但不需要幫忙 | |
2 = 有時需要幫忙扣釦子、穿袖子 | |
3 = 有時需要更多幫助,但是有些事情可以獨自 | |
做 | |
4 = 需要完全幫助 | |
11. 衛生清潔 | |
0 = 正常 | |
1 = 有點緩慢,但不需要幫忙 | |
2 = 洗澡需要幫忙,個人衛生處理很慢 | |
3 = 盥洗、刷牙、梳頭、大小便都需要幫助 | |
4 = 需要導尿管、或者其他器械幫助 | |
12. 翻身、調整被單 | |
0 = 正常 | |
1 = 有點緩慢,但不需要幫忙 | |
2 = 可翻身或調整被單,但是費很多力氣 | |
3 = 有企圖心、但不能用自己的力量翻身也拉不 | |
動被單 | |
4 = 完全沒辦法做 | |
13. 跌倒(與凍僵無關) | |
0 = 正常 | |
1 = 很少跌倒 | |
2 = 很少跌倒,一天少於一次 | |
3 = 平均一天跌倒一次 | |
4 = 一天跌倒超過一次 | |
14. 走路時出現凍僵現象 | |
0 = 正常 | |
1 = 走路時很少凍僵,起步時有點躊躇 | |
2 = 走路時有時候會凍僵 | |
3 = 常常凍僵,有時會因此跌倒 | |
4 = 常常因為凍僵而跌倒 | |
15. 走路 | |
0 = 正常 | |
1 = 輕度困難,可能不會擺動手臂,或者拖著腳 | |
走 | |
2 = 中度困難,但是只要一些幫助,或是不需要 | |
幫助 | |
3 = 嚴重影響走路 | |
4 = 即使幫助也無法走路 | |
16. 顫抖 右臂 左臂 | |
0 = 沒有 | |
1 = 輕微,很少出現並不會造成困擾 | |
2 = 中度,造成一些困擾 | |
3 = 嚴重,許多活動被干擾 | |
4 = 非常嚴重,大部份活動被干擾 | |
17. 與巴金森症有關異常感覺 | |
0 = 沒有 | |
1 = 偶而四肢麻木、剌痛、與輕微疼痛 | |
2 = 常常四肢麻木、剌痛、與輕微疼痛,還不致 | |
於因此煩惱 | |
3 = 常有疼痛感覺 | |
4 = 非常疼痛 | |
第三部份:動作能力之檢查 | |
18. 語言 | |
0 = 正常 | |
1 = 表情、用字、音量有一點減弱 | |
2 = 中度障礙,發音含糊單調,但是可以了解 | |
3 = 重度障礙,很難了解 | |
4 = 完全不了解 | |
19. 面部表情 | |
0 = 正常 | |
1 = 輕微面無表情,可以是正常人的"撲克臉" | |
2 = 面部表情輕微地減少,並確定是不正常減少 | |
3 = 中度面無表情,嘴吧有時微張 | |
4 = 臉部僵硬、固定、表情全無、嘴吧張開超過 | |
半公分以上 | |
20. 靜止型顫抖 臉、唇、頰、右上肢、左上肢、 | |
右下肢、左下肢 | |
0 = 沒有 | |
1 = 輕微顫抖,很少出現 | |
2 = 持續性的輕微顫抖或間續性的中度顫抖 | |
3 = 中度顫抖,常常出現 | |
4 = 抖動幅度很大,並且經常出現常出現 | |
21. 動作型或姿勢型顫抖右上肢、左上肢 | |
0 = 沒有 | |
1 = 輕微,只有動作時才發生 | |
2 = 中度,只有動作時才發生 | |
3 = 中度,在動作及維持姿勢時皆發生 | |
4 = 重度,會干擾進食 | |
22. 僵硬(以病人放鬆的坐著時,主要關節移動 | |
的狀况來判斷)頸部、右上肢、左上肢、右下肢、 | |
左下肢 | |
0 = 沒有 | |
1 = 極輕微,或只有在其他肢體做動作時才可測 | |
到 | |
2 = 輕微至中度 | |
3 = 明顯,但是範圍內動作可完成 | |
4 = 嚴重,範圍內動作完成困難 | |
23. 手指打拍(病人的大姆指與食指儘量張開, | |
以最快速度打拍,雙手分別測試)右手、左手 | |
0 = 正常(每五秒多或等於 15 下) | |
1 = 有是緩慢,並且幅度減少(每 5 秒 11-14 | |
下) | |
2 = 中度障礙,容易疲勞,有時動作會中斷(每 | |
5 秒 7-10 下) | |
3 = 重度障礙,啓動動作很慢,或動作時常會中 | |
斷(每 5 秒 3-6 下) | |
4 = 幾乎無法動作(每 5 秒 0-2 下) | |
24. 手掌握合(病人手掌盡量張開,再連續做手 | |
掌握合動作,両手分開測試) 右手、左手 | |
0 = 正常 | |
1 = 有點緩慢,或手掌張開的幅度稍微減小 | |
2 = 中度障礙,容易疲勞,有時動作會中斷 | |
3 = 重度障礙,動作開始很吃力,或動作常常會 | |
中斷 | |
4 = 幾乎無法動作 | |
25. 前臂迴旋(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向,盡量以最 | |
大的幅度,兩手同時做內旋式外轉的動作) | |
0 = 正常 | |
1 = 有點遲緩,旋轉的幅度稍微減小 | |
2 = 中度遲緩,容易疲勞,有時動作會中斷 | |
3 = 重度遲緩,動作開始很吃力,或動作常常會 | |
中斷 | |
4 = 幾乎無法動作 | |
26. 兩腳靈敏度測試(病人將脚抬高,幅度必須 | |
有三英吋高,再用腳跟在地上以最快的速度連續 | |
拍打)右下肢、左下肢 | |
0 = 正常 | |
1 = 有點遲緩,旋轉的幅度稍微減小 | |
2 = 中度遲緩,容易疲勞,有時動作會中斷 | |
3 = 重度遲緩,動作開始很吃力,或動作常常會 | |
中斷 | |
4 = 幾乎無法動作 | |
27. 從椅子上站起來(病人兩手交叉胸前,從直 | |
背的木椅或金屬椅站起來) | |
0 = 正常 | |
1 = 遲緩,或需要試好多次 | |
2 = 可自己推把手站起來 | |
3 = 容易向後跌回,需要多試幾次,但仍可靠自 | |
己站起來 | |
4 = 必須要人幫助才能從椅子上起來 | |
28. 姿勢 | |
0 = 正常挺直 | |
1 = 不是很挺,輕微駝背,對老人可算是正常 | |
2 = 中度駝背,明顯異常,有輕度側彎 | |
3 = 中度駝背,中度側彎 | |
4 = 嚴重前屈,姿勢極端不正確 | |
29. 步態 | |
0 = 正常 | |
1 = 步態遲緩、拖步、但是不會急步或向前衝 | |
2 = 走路困難,不需要幫助或只需要一點幫助, | |
有時步伐急促、碎步、或向前衝 | |
3 = 走路極端困難,需要幫助 | |
4 = 即使有幫助,仍不能走路 | |
30. 姿勢平穩度(病人眼晴張開,雙腳微張並有 | |
準備,檢查人在背後突然拉動肩膀,測試病人反 | |
應) | |
0 = 正常 | |
1 = 後退,但不需要幫助,可自行平衡 | |
2 = 沒有平衡反應,若沒有檢查人員抓住,病人 | |
會摔倒 | |
3 = 非常不穩,即使在自然狀態也有失去平衡的 | |
傾向 | |
4 = 需要幫助才能站穩 | |
31. 全身動作遲緩 | |
0 = 正常 | |
1 = 稍微變慢,給人小心翼翼的感覺,對某些人 | |
可以是正常的,動作幅度可能減小 | |
2 = 輕度變慢或動作減少,確實是不正常的,或 | |
者動作幅度稍微減小 | |
3 = 中度變慢或動作減少,或者動作幅度減小 | |
4 = 重度變慢或動作減少 | |
第四部份:治療之併發症 | |
A. 異動症 | |
32. 期間:出現異動症的時段和清醒期 | |
0 = 無 | |
1 = 佔清醒時段的 1% - 25% | |
2 = 佔清醒時段的 26% - 50% | |
3 = 佔清醒時段的 51% - 75% | |
4 = 佔清醒時段的 76% - 100% | |
33. 殘障程度:異動症造成殘障的情形(由病史 | |
推知,也可在檢查病人後修正) | |
0 = 無 | |
1 = 輕度殘障 | |
2 = 中度殘障 | |
3 = 重度殘障 | |
4 = 完全殘障 | |
34. 疼痛性異動症:異動症有多痛? | |
0 = 不痛 | |
1 = 輕度 | |
2 = 中度 | |
3 = 重度 | |
4 = 極嚴重 | |
35. 是否出現清晨肌張力異常之症狀(由病史推 | |
之) | |
0 = 無 | |
1 = 有 | |
B. 臨床藥波動現象 | |
36. 服用一劑藥物後,是否有可以預測的"無效 | |
期"出現 | |
0 = 沒有 | |
1 = 有 | |
37. 服用一劑藥物後,是否有不可以預測的"無 | |
效期"出現 | |
0 = 沒有 | |
1 = 有 | |
38. 是否有任何"無效期"是在幾秒的時間忽然 | |
出現 | |
0 = 沒有 | |
1 = 有 | |
39. 病人出現"無效期"佔清醒時段的平均比 | |
率 | |
0 = 無 | |
1 = 佔清醒時段的 1% - 25% | |
2 = 佔清醒時段的 26% - 50% | |
3 = 佔清醒時段的 51% - 75% | |
4 = 佔清醒時段的 76% - 100% |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